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作为河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院校,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类型教育特色,创新构建以“动车组”理念为核心的目标绩效评价体系。学院将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发展深度融入评价改革,推动各部门、各教学单位成为自主驱动、协同共进、持续发力的“动力单元”,全面激活办学内生动力,提升人才培养与治理现代化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石铁模式”。
构建“链式网络”目标体系,铺设融合素养导向的“精准轨道”
学院突破传统线性、分段式的目标管理局限,创新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多维耦合”的链网式目标框架。该体系将“双高计划”“提质培优”等国家重大职教任务与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有机融合,并明确将“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结构”作为核心发展维度,系统设计涵盖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实践技能、创新素质等多层次目标链。
在纵向贯通上,建立“学院—二级单位—专业团队—教师个人”四级目标传导与责任机制,逐层分解素养导向任务,确保战略目标落地生根。在横向协同上,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职能任务小组,推动教务、学工、科研、实训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支撑学生能力结构优化。
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素养导向任务系统化集成、结构化分解、协同化推进。这一体系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任务交叉重叠、素养培养零散化、协同效能不足的问题,为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铺设了系统完备、运转高效、动态优化的“精准轨道”。
建立“多元嵌套”评价机制,激活能力本位的“动力单元”
针对职业院校内设机构职能差异显著、传统评价模式针对性不强、育人导向模糊的现实问题,学院创新实施“分类定位、多元嵌套、能力导向”的部门绩效评价机制。依据职能属性将部门划分为“常规运转型”“创新引领型”“综合保障型”三大类别,差异化设置指标权重与评价方式。
对教学与创新部门,重点考评其在“课程思政”“赛教融合”“双师团队”“技术研发”等任务中对学生能力结构形成的支撑成效。构建以“难易度—完成度—影响度—育人度”为核心的多维成果定级模型,从项目难度、完成质量、实际影响、育人价值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全面与资源配置、绩效分配、干部任用挂钩,建立“以贡献论英雄、以育人定优劣”的激励机制。真正激发各部门围绕人才素养形成协同发力、主动作为的“单元动能”,形成“节节激活、组组发力、动车齐驱”的良好态势。
打造“五轴协同”质保系统,建成素养可测的“中枢神经”
为破解跨部门协同不畅、素养评价模糊、决策碎片化等治理难题,学院创新构建“目标—标准—执行—诊断—改进”五轴协同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成长关键指标全面纳入监测体系,建立涵盖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依托统一数据中台,整合教务、学工、科研、实习就业等核心业务系统,自主研发“目标绩效与素养监测智慧管理平台”。平台实时采集学生学习成果、技能取证、竞赛表现、教师“双师”素质等关键指标,实现全过程、多维度数据汇聚。
系统具备自动预警、根源追溯、智能推送改进建议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素养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推动评价决策由经验主导转向数据驱动、由单纯绩效转向育人实效,实现了“一网统管、一屏可知、一键可诊”的智慧治理新形态,为“动车式”绩效评价与人才素质提升提供了精准灵敏、全程贯通的“中枢神经”。
创新“三维联动”激励模式,树立素养进阶的“价值航标”
学院着力变革评价与激励脱节、素养成果管理粗放、发展导向模糊等问题,创新构建“战略契合度、实施效能度、育人辐射度”三维联动的成果管理与激励机制。所有重点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均需明确其在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能力结构优化方面的贡献,并纳入动态数据库进行综合定级与归档。
在战略契合度维度,重点考核项目与学院人才培养战略的匹配程度;在实施效能度维度,关注项目执行效率与资源使用效益;在育人辐射度维度,着重评估项目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部门绩效分配、个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重要环节,树立“以实绩说话、靠育人赢得”的鲜明导向。此举彻底打通“评价—反馈—改进—激励”闭环,推动学院发展进入“持续增值、良性循环”的快车道,每一个里程碑成果都成为衡量素养教育成效、彰显职教类型特色的“价值航标”。
取得成效
自“动车式”目标绩效评价模式实施以来,学院治理效能、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教职工参与重大任务和内涵建设的主动性大幅增强,超过85%的教师牵头或深度参与省级以上项目,“双师型”教师比例增长至82.5%。
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持续优化,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竞赛中屡获一等奖,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显著提升。学院在标志性成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规划教材等省级以上成果年均增长超过20%,社会服务与产学研合作规模持续扩大。
改革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客户端、河北省教育厅专题简报等多次报道,学院多次在全省教育评价改革会议中作典型发言,为职业院校破解评价难题、重塑人才素质结构、激发组织活力提供了成熟经验和实践。
(课题: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2024年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支持课题,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驱动的高技能人才素质能力结构与培养路径研究,JZYY25012。作者:郭社军、李士森、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