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法论审思
来源: 长城网  
2025-02-10 09:37:00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内在规律,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建设成效事关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石家庄学院李娟教授等人的著作《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系统探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方法原则、路径策略等,尤其是对一体化建设的方法论阐释部分,为大中小学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启示,值得学习借鉴。

  一是要坚持战略思维。著作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规划和实施。从战略上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客观需要,为此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著作还明确提出要从战略高度定位思政课建设目标,处理好一体化建设课程总目标与大中小学各学段分目标之间的关系,达到战略和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动态统一。战略思维强调思维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不仅有助于全面审视一体化进程,而且有利于超越一体化的局限性,系统性地塑造和整体性地重构一体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从而推动思政课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二是要坚持系统思维。著作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庞大系统,必须进行一体化整体考量。著作按照系统论要求,将一体化纵向分为大学、 中学、 小学三个子系统,横向上将各子系统的构成要素分为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方式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评价、教学保障六个维度。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小学、中学到大学思政课由低级到高级螺旋上升,有序发展。系统思维强调要把事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结构、功能进行整体考量,这种系统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有效、合理的研究方法,为深入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厘清了思路,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遵循,既有利于全面把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也有利于系统架构富有针对性的建设路径和策略。

  三是要坚持问题意识。著作指出分析并破解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推动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著作从实际出发,梳理出教学目标存在聚合效应相对较弱、未形成应合力的问题,教学内容存在各学段脱节错置、“各自为教”的问题,师资存在一体化意识弱、交流平台少、教研发展失衡的问题,教学方法存在学段特点不突出、衔接配合度不高的问题,教学评价存在重理论考查而素养能力评价不足的问题等,为进一步提出解决之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借鉴。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其逻辑起点;有效破解现实问题,通过精准施策和创新路径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连贯性、协同性与实效性提升,是一体化建设矢志追求的目标归宿,有利于促进一体化建设深入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作者:孙福山)

关键词
一体化,思政课,大中小学,方法论
责任编辑:王艺薇
TOP